如何解讀奧修禪卡
謹將此書獻給我敬愛的師父~奧修和上淨下空老法師
作者 鍾適惠 (Deva Agyana)
作者簡介
鍾適惠
學習簡歷:西元1999年接觸奧修,2003年前往印度奧修多元大學進修,受過直覺式塔羅牌、生命數字學、鑽石身體按摩訓練、呼吸治療師訓練等,及參加過多項靜心團體及治療團體。並涉獵過新時代光的課程、奇蹟課程、賽斯、克里昂、唐望、昂宿星光能及水晶光能等課程。目前隨學上淨下空老法師所倡儒學與佛法。
教學經歷:曾任高雄救國團、高雄「張老師」諮商中心、台北「張老師」諮商中心塔羅牌講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高雄推廣中心奧修禪卡及生命靈數講師。
著作:「塔羅教室就在你家---六十五個真實案例」(神奇塔羅出版社) 。「直覺式塔羅牌講義」、「如何解讀奧修禪卡」、「奧修禪卡十二個真實案例解說」發佈在網路上,供養大家。
網址 http://agyana0936407824.pixnet.net/blog
E-mail:deva_agyana@yahoo.com.tw
課程提供:直覺式塔羅牌、奧修禪卡、生命靈數、奧修靜心。
個案提供:塔羅與生命靈數。
鍾適惠聯絡電話:0936-407-824
序文
文字的可貴在於「文以載道」,塔羅牌的價值也在於它能承載真理。
我的啟蒙老師曼格拉說:塔羅牌是提升個人意識的工具。塔羅牌像一面鏡子,反映出內在深層或許不為你知曉的一面,所以,透過抽牌解讀能幫助你了解自己和幫助別人。
奧修禪卡跟其他塔羅牌不同之處在於它有「禪味」,如「空」、「轉入內在」、「超越幻相」、「覺知」等,這些都是往內看,往內修的牌。佛經上也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一切法由心想生」都強調要明白我們這一顆心,因為一切都是這一顆心創造出來的。所以如果你想改變命運就要從源頭開始,而奧修禪卡就是陪伴你往內看往內修的最好的工具之一。
前言
奧修禪卡總共有79張牌,如果想要了解每張牌的意義,除了「奧修禪卡」之外,還有一本叫「生命的遊戲」是奧修禪卡的補充資料。奧修師父就像是一位詩人,他談的是意境,奧修師父能夠透過文字把你帶入境界裡。
奧修禪卡也是一組塔羅牌,它必須讓使用者在抽牌解讀時,能夠讀出牌所要傳達的訊息,但有些牌的含義既深且廣,很難給它下一個簡單的牌義,但如果沒有牌義跟牌陣,初學者就沒有辦法學習。於是我閱讀了「奧修禪卡」和「生命的遊戲」書中對每一張牌的解釋,然後再用我所了解的加以說明,並定下牌義。希望我的說明能讓讀者更了解牌的涵義。
當人們有困惑時,會找方法,而早在1970年代英國著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就強調,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所以,這本書除了以奧修思想書寫外,也加入適惠自民國101年開始所學的佛學與儒家思想。
這本書是由兩個時期完成的,民國105年我寫了一遍,內容偏向「理」,108年我又寫了第二遍,內容偏向「事」,兩者合一,有「理」又有「事」,感覺比較完整。
牌義的部分,我是如何定義它們的呢?除了熟讀「奧修禪卡」和「生命的遊戲 」之外,再透過這幾年所學的儒學與佛法,以及解牌時,這些牌所帶給我的理解,但如果你解牌時,牌義有異於我,只要不離該張牌的意義,我覺得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對79張牌已有相當的了解,對塔羅牌也有相當的基礎,可以直接翻到後面的牌義,來抽牌解讀。
每一張牌的意義
主牌
師父
圖像:師父頭頂上的圓光是智慧之光﹒就像佛像頂上圓光一樣,代表智慧。師父代表具有智慧的人。
內文:當你人生遇到困難時,你會做些什麼,你會如何尋找協助,你會去尋找師父,尋找老師。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人並非生下來就明白道理,不明白道理,哪有不迷惑,當你有迷惑時, 哪有不痛苦的。所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父的天職就是為我們講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解除我們的疑惑,讓我們能夠幸福快樂的生活。
你們要不要說一說你們是如何遇到奧修師父或遇到奧修禪卡?
我是在34歲時,在我事業達到頂峰,擁有汽車、房子、年薪百萬時,但我活的並不快樂,我只要想到人要無止境的輪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我就很痛苦,你們相信人有輪迴嗎?輪迴的概念,不是佛教的專利,早在佛教之前的婆羅門教,他們在修禪定時,就親眼看到了六道輪迴,六道有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人道跟天道。西方人是近幾年來,透過催眠才證實有輪迴這件事。
當時,我把自己泡在圖書館裡,很幸運的,我讀到一本奧修傳,接下來的半年,我閱讀了30本奧修的書,隔了四年,38歲時,我去了印度,回國後,我就從事身心靈教學的工作,教塔羅、奧修靜心。奧修是我的第一位師父,後來又遇到了印順導師和淨空老法師。
要脫離輪迴,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人做好,如何把人做好?奧修師父不要我們成為知識累積者、理論者,他要我們成為實踐者,你要把你所學落實在生活上,這樣你所學到的知識才能轉變成活的智慧,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就我自己的理解,奧修師父的教導,比較接近禪宗,他強調覺知,在覺知中,善的會被留下來,惡的自然會消失。奧修不給戒律,雖不給戒律,不代表你能隨意傷害人,在覺知中,你自然不會為惡,因為惡屬於無意識。
奧修師父說,『我不譴責暴力,我譴責無意識』。一個人生活在無意識中,就是最大的墮落。
敍述:
如果你能在世上找到一位師父,那很好;如果沒有,可以找古人為師,以經典為師父。師父的功能好似一座橋樑,位於佛與你之間,他用盡一切辦法,讓你走向成佛。你是種子,師父是花朵,師父的功能是誘發這顆種子開發潛能,認識自己的潛力,朝向成佛之道。
成佛的修學次第是「信解行證」。師父常常扮演起信的作用。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有信,才會想要深入了解,而真正的了解能引導我們去落實,從落實中,才能證入佛境界。所以,師父的功能在起信及解惑。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行證要靠個人去落實真修。在行證當中,又會有小悟,這些小悟又更加深了你的信解。信解幫助行證,行證又回過頭來幫助信解,也就是說,在朝向三摩地的過程中,如果能經歷到三托歷的經驗,那麼,你的方向大致上就篤定了,因為經驗會加深你的信心。師父也能觀機,知道門徒的根機並給予適合的學習方法。
牌義:對師父的教導,依教奉行。
0傻瓜
圖象:
內文: 回想這一生,自己做過哪些錯事,讓自己像個傻瓜。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非生下來就明白道理。因為不明白道理,所以我們常常是看錯、說錯、做錯了,因為有錯的因,感來惡的果報。
人生就是從錯誤中來學習。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能改,善莫大焉。
最麻煩的是,自己犯錯,還不知道自己是錯的。為什麼人會不知道自己犯錯,原因出在沒有學習,不知善惡的標準。我聽我學生說現在學校已不教公民與道德了,以致於人的道德素養低落,這得靠社會教育、宗教教育來補救這個缺失。
敍述: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三個階段,一是斷惡修善,二是染淨不著,三是去妄證真,後後高於前前。
第一階段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可以以「十善業道經」為圭臬,目的在調伏不善習性。十善業道經相似於儒家的禮節,佛家的戒律,戒定慧又是佛家最高的學習指導原則,它是定的前方便,戒定都是手段非目的,最終的目標是開智慧。
第二階段是染淨不著,在斷惡修善中,不著斷惡修善的相,因所有相皆是虛妄,知識和概念都是證真的障礙,它們屬於所知障,所以,在斷惡修善中,善惡的相都不放在心上,只要著相了,你就無法走到第三階段,去妄證真。學習的第三階段是去妄證真,古大德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是「不用求真,唯須息見」。只要把錯誤的見解放下,自然就能證入真相,傻瓜意謂著帶著信任來生活,信任什麼呢?信任聖賢教誨,信任做善得福,並且能依這些教誨無疑的循理而行。
牌義:信任聖賢的教誨,無知、信任、自由、自發性。
- 存在
圖象:
內文:存在是奧修師父常說的名詞,你們知道存在在說什麼嗎?你的身體是父母給你的,那你的靈魂又從何而來。存在也可以說成是源頭、整體、大我,他的本質是慈悲、耐心、美好、良善...任何美好的名詞都可以拿來形容。但當他被扭曲時,存在就變成了怨恨、暴力、嫉妒、殘忍...任何負向的名詞也都可以拿來形容他。
你現在的存在狀態呈現哪一面,就看你是被善念或惡念所影響。如果你被善念推動,你的存在狀態就會是美好的;如果被惡念所推動,你的存在狀態就會是醜陃的,所以,一個人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完全取決於他的心念。 所以,人要時時保有善的念頭。
存在就像一個銅幣,同時擁有善惡兩面,只看你常用哪一面。
一個殺人犯,因被惡念所推動,而展現殘暴的一面,但他的內在仍有良善的一面是被隱藏的。所以,當我們去看一個惡人,能夠有這樣的了解,我們的慈悲心就能發得出來。
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引發一個人良善的一面。不但要引發,而且要持續保持這一善念。
我們做事情,為公眾的利益,則善;為私人的利益,則惡,存在這張牌,提醒我們要常以公眾的利益為優先。因在利他中,自利也同時完成了。
敍述:「在」的感覺。「在」首次讓你經驗到你即是整體也是部份。「在」讓你經驗到外在就是你的內在,譬如,當夜晚來臨時,你經驗到你就是夜晚,你經驗到那個一體性,經驗到存在要把它整個豐盛都倒給你。
佛在楞嚴經上,用大海來比喻存在,但我們忘記了大海,而誤認為大海上的一個小水泡是自己,直到有一天,這個小水泡破了,才知道我是大海。
牌義:整體、源頭、大我、『在』。
- 內在的聲音
圖象:
內文:內在聲音指直覺、敏感的接受性、內在的『知』。直覺是神通的一部份,神通又是智慧的一部份。智慧是你與生俱來的,不需向外求。既然智慧不需外求,神通也就不必外求。神通是由清淨心而來,當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直覺力就強。
(神通有六種,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後後高於前前,也就是說,有後面的神通力,就一定有前面的神通力,但有前面的神通力,不代表有後面的神通力,尤其是漏盡通是要斷煩惱的阿羅漢才有。由此可知,有煩惱就沒智慧,沒煩惱智慧就開展了。智慧是學來的嗎?不是,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智慧是靠放下執著來的。)
因為鬼神也有神通,你的神通是跟佛菩薩通還是跟鬼通,如何區別?
如果你接收的訊息跟佛菩薩、聖賢人所教導的相應,則可以相信;如果與之相違背,則不可信。以這個為準則。
我介紹大家看一本書,書名叫『曠野的聲音』,描述澳洲原住民,真人部落如何生活在沙漠曠野裡,他們的感知力很發達,能以心電感應的方式遠距離溝通。
敍述:內在的聲音是一種內在的指引。當我們的心愈清淨時,這種本能愈能顯發。佛在華嚴經上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無法證得。
六神通是你與生就俱有的能力,不是外求的,這種能力由清淨心來開啟。
六神通能突破空間維次,大大的打開你的眼界,有助於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牌義:直覺、通靈、內在的覺知
- 創造力
圖像:月亮和光代表靈感來源;頭上星星代表想法或夢想,西方人認為宇宙是由風水火土四種元素構成的。花代表土;水代表情感;風代表頭腦;火代表行動力。
創造力也可以說是作為,可歸納三種行為,有身體的作為、言語的作為跟意念的作為,這三種作為都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也就是說,你怎麼做,事情就會怎麼回到你身上。
敍述:在西方,人們認為宇宙萬物是上帝用地水火風所創造出來的;在東方,古大德說,「若人識其心,大地無寸土。」宇宙萬物皆由心意識幻化出來。不僅宇宙萬物是如此,我們的命運亦復如是,所以,來自天界的高靈賽斯說,你創造了你自己的實相;又零極限的作者修藍博士說,你要為你自己的境遇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因為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創造。我們每天透過身口意所造作之善惡,會回饋到自己身上。同理,如果你想創造財富、獲得智慧、身心健康,那麼,依循教理而行,就能獲得。佛在十善業道經裡為我們說明身、口、意的善惡果報。所有的作為不出身口意三種,身指身體的行為,口指言語的行為,意指念頭的行為。
身體的行為有三:
一、不殺身,不可有傷害眾生的行為或念頭。不可故意講話傷害人。
善果為壽長跟健康少病;惡報為壽短及多病。
二、不偷盜,不與取即是偷。在別人沒有同意的情況下,拿取別人的財物就是偷。
善果為遠離貧窮,偷竊是貧窮的因。
三、不邪淫,不與配偶之外的人有性行為。
善果為得貞良配偶;惡報為得不隨意眷屬。
言語的行為有四:
一、妄語,指講謊話欺騙人。果報為,被人誹謗,為他所欺。
二、兩舌,指挑撥是非,鬥亂兩頭,使人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不和。
果報,眷屬乖離、親族弊惡。
三、惡口,講髒話,言語粗俗,發人隱惡。
果報,常聞惡聲、言多諍訟。
四、綺語,講好聽的話欺騙人。
果報,言無人受,語不明了。
念頭的行為有三:
一、貪,貪求世間的財色名食睡。我們有這個身體,活在世間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但對於財物要見得思義。果報,心不知足,所求闕絕。
二、瞋,不如自己喜好就生氣。
果報,人求長短,被人惱害。
三、癡,愚癡,沒智慧。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果報,生邪見家、其心諂曲。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財富、智慧、健康長壽皆是人人所愛。財富由財佈施而來,智慧由法佈施而來,健康長壽由無畏佈施而來,這些皆離不開上述身口意的十善。
牌義:作為、溝通
- 叛逆者
圖像:老鷹代表單獨、獨立的能力,火把代表自己的洞見,彩衣代表內在豐富的資源跟(傻瓜)一樣,翅膀代表自由,鎖鍊代表限制。
內文:西方哲人尼采提出人類成長三階段,以順從的駱駝、叛逆的獅子、臣服的小孩為代表。
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別人叫他向東,他就向東;別人叫他向西,他就向西。他不敢有自己的主張,他覺得自己總是錯的,別人可能是對的,聽別人的意見比聽自己的意見還安全。這是一隻順從的駱駝。當這隻駱駝不想再被別人奴役,不想再成為受害者,他要拿回屬於自己的力量,於是駱駝轉變成一隻獨立的獅子。
獅子是萬獸之王,他以自己的知見(火炬), 單獨行動並且打破限制他自由的枷鎖,這是一隻有自我主見的獅子,獅子付出他的所有的努力去追求他想要的幸福,但最後他發現,利他比自利、圓融比對立、奉獻比自私,更能帶給他真正的快樂,於是這隻叛逆的獅子,轉變成臣服於真理的小孩。這是尼采的人類成長三階段。
你們覺得叛逆好不好?好,也可能不好,要看他的動機。譬如,當初國父革命是為了推翻腐敗的政府,建立民國與政黨為了政黨的利益,為反對而反對是不一樣的。
敍述: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性本善這個善字並非指善良,而是圓滿之意。也就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無法證得。我們每個人的本性皆有佛的智慧、能力,只是被不善的習氣所蒙蔽。要恢復本性的方法,佛告訴我們要放下執著、分別、妄念,也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其中見思煩惱最粗糙,是下手處。見思煩惱中,見煩惱又比思煩惱易察覺,見煩惱指見解錯誤,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身見,誤以為身體是我,身體不是我,身體是我所有,靈性才是我。但在日常生活上,我們均以自身的利益為考量,以我為出發點,「我」這個概念一升起,後面就升起了一堆煩惱,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七情五欲等等。身雖不是我,但它有用處,有什麼用處?用它來借假修真。用這個身體來學習放下欲望。不善的習性放的愈多、純善的本性就愈能彰顯。
叛逆者要化解的是習性與本性的衝突。
牌義:探尋真理者、以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單獨、
- 空
圖象:空無
內文;奧修很推祟禪宗,所以門徒將這副牌叫奧修禪卡,『空』是禪宗很重要的一個字,但要講它卻很困難,我只能用比喻來說它。我用錢跟壽命來比喻,地上如果有一塊錢,你會不會去撿?乾淨的,有可能會撿;不乾淨的,就懶得撿,為什麼?因為多一塊錢,你不會比較富有,如果你有一千萬,你會不會計較一百塊錢的得失?為什麼你不會,因為你擁有大的,所以不會去計較小的。『空』是佛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導,要我們不執著,要我們放下。人的壽命即使活到一百歲,在佛的眼裡,如曇花一現。真的嗎?有比人類壽命還要長很多很多的嗎?當然有,我們以天界的天人來比,天界第一層天:四天王天,人間的五十年是四天王天的一天,四天王天的天人壽命500歲;再上去是忉利天,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忉利天的天人壽命一千歲。
所以在天上,看人類一百歲,等於早上出生,晚上就死了。但是,或許你會說,這看不到的東西,就好像理論一樣,不太有說服力,可不可以具體一點。那我們就談錢吧,錢是人人所愛,但你看過哪一個死人,能夠把錢帶走的。所以,人在世上,錢夠用就好,不要積財,積財傷道。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過眼雲煙,都不會持久,親情、財富,甚至壽命都不持久,為不持久的東西煩惱受苦,那叫做傻。或許有人會問,學空,人不就變悲觀嗎?不會,古人講捨得,有捨才有得,捨財得財富,例如郭台銘,他今世的財富是前世修的;又無畏施,得健康長壽,例如德瑞莎修女;又智慧助人,得聰明才智,例如淨空法師。
有捨才有得,萬事皆空,唯有因果不空。如果你學『空』學到悲觀,那就學錯了,學空是在學捨。
佛法是以永恆不變和會變的來辨別真假,永恆不變的,譬如靈性為真;會變的,譬如肉體為假。但真假也並非對立,真假是一體的兩面,如一個銅板的兩面。我們用「體、相、用」來看空。體為真,因一切萬物由體而生。相為假,因一切相都非永恆存在。既然相為假,用的作用就是以假修真。這張牌,是在指「相、用」的部分。相為假,所以不要執著假相。要走出假相,就要透過「用」,以借假修真,透過日常生活落實在生活上。
敍述:空性是般若智慧,它不是一個概念或知識,而是當我們契入自性時能夠嘗到的經驗——觀照。空是本體,觀照是它起的作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佛陀一生教學四十九年,前十二年教阿含,八年教方等,是大乘的預備課程,有二十年的基礎後才教般若,般若教了二十二年,約佔佛陀教學四十九年的一半,可說是佛陀教育的核心。佛教我們什麼?教我們開智慧。般若智慧談空談有,但又說空有是一不是二。因空非真空,它不但不是什麼都沒有,而且還能現一切現象;而有也非真有,因一切都是幻有,因無法永恆存在。你所見到的世界均是因緣所生法,因緣俱足時就生,因緣不俱足時就滅了。所以,在生滅中,不能說它空,不能說它有,一切都視因緣是否俱足而定。
愚癡之人,在生滅中追尋;智慧之人,如如不動觀生滅,內心只有清淨平等正覺。
我們要如何回歸空性呢?佛陀說空性的般若智慧是我們與生就俱有的,只因一念無明而失掉,所謂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我們可以說是在迷中之迷,夢中之夢。一念無明幻化出十法界;妄念加上分別,又幻化出四聖法界,妄念加上分別,再加上執著,又幻化出六道。要如何覺醒呢?圓覺經中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放下執著,六道就不見了,就是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中所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放下分別,四聖法界就不見了,再放下起心動念十法界就不見了,回歸一真法界,在此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就回歸自性了。
空性要借幻有來修練,借假修真,離開有,空無法顯,例如修不執著,如果離開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你就沒有地方修練不執著。所以,修行不離人間、不離家庭不離穿衣吃飯。
牌義:不執著、能觀的智慧
- 愛人
圖像:下面有兩個人互相擁抱的心形,代表緊密關係,這種關係容不下一粒沙,是親密的關係,也可能發展為負向的控制、占有、嫉妒;在底部及外圍有花,是美好的象徵,翅膀代表成長,在關係中磨練成長,三角形是鍊金術蛻變的符號。
面對面的兩個人,代表投射,代表透過對方來了解自己,並幫助自己成長。因為透過關係,你才能學到在單獨時,無法學到的事。
黑夜及星星,代表關係是內在深層情感的碰觸與學習,在關係裡,我們既敏感又脆弱。山頂上的光代表高層次的愛和慈悲。代表關係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個人靈性的高度。所以關係是在成就個人。
這張關係牌有三個層次:心形、面對面和山頂。他們分別敘述情愛和情感的三個階段。心形的關係來自於慾望,屬於肉體的關係,他以「性」為基礎;當關係越來越成熟,越不執著,他就越往上走,他會來到以面對面的圖像來象徵投射和同理,他屬於精神,以同理為基礎;再往上走,他會來到山頭和光來象徵個人的達成,它屬於靈性以慈悲和愛展現在關係中。
內文:中國的學問可粗分為三大類:儒家、道家、佛家。儒家重視人倫關係;道家重視因果關係。
儒家將人與人的關係分為五大類:親子、夫婦、君臣、朋友、手足。你與任何人的關係,都不超出這五大類,而且還把這五類關係中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標示清楚。父慈子孝、夫義婦聽、君要仁,臣要忠、朋友之間要有信用、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尊重兄長。
每個人在關係的位置上,都要盡本份。每一份關係,就像一部機器的一部分零件,每個零件都好,這部大機器就運作的好。
我前一陣子聽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男人要娶妻,他告訴跟他相親的女人說,他家裡有一位癱瘓的母親,如果跟他結婚,婚後就要照顧他癱瘓的母親,各位學員,如果你是那位女士,你會嫁給他嗎?很兩難。我的老師告訴我,如果遇到問題,可以找古人,看古人可以給我們什麼建議。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依」。任何事情都有福禍兩面。後來,她嫁給了那個男生,照顧癱瘓的婆婆八年。她先生很感激她,對她很好,子女看到媽媽照顧奶奶,子女對媽媽也很孝順。所以,在關係裡,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所以,在關係裡,要盡你的本份。
敍述:關係是一面鏡子,幫助我們看見在單獨時無法看見的自己。
關係也是在原生家庭中,你所扮演角色的延伸舞台,它是內在小孩的連續劇,透過投射,一幕一幕的演出。
奧修師父說,透過投射,你才能走出投射,所以關係可以變成是一種協助,協助你在關係中變得覺知,然後,從覺知中變得完整。從欲望的泥沼成長到可以給彼此空間的友誼關係。
牌義:在愛中學習、在關係中學習
- 覺知
圖像:在人影中,燒出一尊佛。人影代表障礙(它可能是情緒、煩惱、無知、錯誤的見解),當障礙被清除後,內在的佛性(覺知)就出現了。
問題是你要如何去除障礙?用什麼方式去除障礙?去除障礙最好的辦法就是讀聖賢書,為什麼?因為好學近乎智。
內文:覺知跟智慧一樣,是與生俱有的,只是被諸多的煩惱障礙擋住。那我們要問了,煩惱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人會有煩惱?煩惱來自錯誤的見解,而破除錯誤的見解的方式就是讀聖賢書,因為聖賢人的書都是幫助我們明白道理。你明白道理,煩惱就減輕了。
覺悟會帶來快樂,而煩惱會帶來痛苦。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幾年前,我參加一個學佛的團體,因為是一整天的課程,我們必須為老師準備早午餐。以前都是固定一位師姐為老師準備,後來改為輪流為老師準備,我們有100位學員,分為6組,我被安排準備老師的早午餐,那天我準備一杯豆漿、一粒養生饅頭、兩條番薯。後來我準備的早餐,在眾多學員的面前被退回來,被前任那位固定為老師準備早午餐的師姐,以吃番薯會脹氣為由,以一杯豆漿和一個漢堡取而代之。當時,眾多學員議論紛紛,覺得那位師姐這樣做並不妥當,我當然是非常氣腦,內心盤算著,如果下禮拜她再這樣對我,我該怎麼辦。
以前聽老法師說,如果有人故意找你麻煩,他是在消你的業障,因為你前世也可能曾經這樣對待過他,所以一報還一報。以前,我不相信這種說法,也無法接受這種說法。但我在拜佛,求佛菩薩賜給我智慧時,我有了一點領悟,我不再氣惱這位師姐,還感謝她幫我消業障,那次之後,她就再沒找我麻煩。你明白道理,就知道如何處事,如何坦然的去面對事情。讀書就是在明理。
敍述:佛在華嚴經中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無法證得。我們被三種煩惱所障礙,以致於本有的智慧無所透出來。第一個是見思煩惱,又稱為執著;第二個是塵沙煩惱,又稱為分別,分別無量無邊就像塵沙一樣;第三個是無明煩惱,又叫妄想,妄想太細膩,我們覺察不到,分別也不容易覺察,執著的相比前二者粗糙,所以佛叫我們先從斷見思煩惱(執著)開始。見思煩惱又分二部分,一個是錯誤的見解(見煩惱);另一個是錯誤的想法(思煩惱)。見煩惱又可細分為五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等。見煩惱(錯誤的見解),誤認為身是我(身見),而跟別人有對立與衝突(邊見)。如果說身體不是我的,那麼身體是什麼?身體是我所有的,那什麼才是我呢?靈性才是我。那個永恒不變的靈性才是我;而每一世會變化身體的不是我,但身體為我所用,但我們常誤認為身體是我,只要這個錯誤的觀念一升起,後面就跟隨著自私自利、七情五欲,貪瞋癡慢等等無邊的煩惱。所以,佛要我們放下身見、邊見。因智慧是本有的,只是被煩惱障住,所以,只要放下一分煩惱,智慧就可以透出一分。當你明白了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要保持覺知,不讓這些錯誤的見解思維障礙你內在本有的智慧。因此,淨空法師為我們開出十六個字的箴言,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貪瞋癡慢。」
牌義:明白道理的、清楚的。
- 勇氣
圖像:一顆種子應該落在土壤裡,但這顆種子卻偏偏選擇落在生存條件非常艱辛的岩石縫隙裡,這顆種子不畏艱難,選擇它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它自己的生命道路,這需要勇氣。
內文:我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她為了圓自己的夢,演唱崑曲(是國劇的一種,就像我們台灣的歌仔戲)的夢,她專門找洗碗和打雜的工作,她的夢想可以支持她去面對沒有保障的未來,這是需要勇氣的。一位賣菜的陳樹菊婆婆一生靠賣菜,捐了好幾千萬給學校蓋圖書館,聽說她最近又把剩下的棺材本,幾百萬捐出來買救護車,這對一位既老又身患疾病的人,這需要勇氣。
是什麼信念支持一個人不畏艱難去做他想做的事。陳樹菊婆婆說:當年她的媽媽跟弟弟是在沒錢看病的情況下病死的,所以,她賺錢是要把錢給有需要的人用。
信念就像一粒種子,它微不足道,但誰都無法想像,一顆種子可以成長為一棵大樹。在你的內在裡,是否有某些信念是你一直忽略而沒有勇氣去實踐的。你忽略而沒有勇氣去實踐,是否是因為你認為你有無數個明天,但如果你只有今天而沒有明天,你還會延遲嗎?
所以,如果你有想要道歉的人,要趕快去做;如果有想要感恩的人,就趕快去說;有哪些事你想做,要趕快去做,因為或許有一天,是沒有明天了。死亡就在你的眼前,你已經沒有時間了,難道你還要猶豫嗎?
敍述:人一出生就朝向死亡,這是生命的旅程,而生命的目標呢?奧修師父說,如果你夠聰明,你一定會想到生死問題以及如何超越生死。佛經上也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就是如何幫助眾生超越生死。
生死之苦在哪裡?佛說欲界有八種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人處在這些苦難中,如果沒有接受聖賢的教誨,就會變的愚癡,愚癡能不造作惡業嗎?造作惡業能不受報應嗎?所以,欲界有六個不同維次空間,分別是天人界、人界、修羅界、畜牲界、餓鬼界及地獄界。其中,以地獄界的眾生最苦。其實,我們人界也可以看到地獄的狀況,在菜市場、屠宰場看到眾生被殺時的恐懼與痛苦就是地獄界的實況。只要我們沒有超越六道,就必定在六道中輪轉生死,苦不堪言。所以,奧修師父設計了113種靜心,釋迦牟尼佛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都是為了救度眾生。
在靜心中,就是一種冒險,是一種進入未知的冒險,放掉自我意識的恐懼,敞開來成為脆弱的恐懼……有太多未知和不確定。除非你準備好,一滴水滴才有勇氣跳入大海,在大海中自我消融了,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放下執著、分別、妄想。因你所執著的都是短暫的假相,身體有一天終將消失,你連身體都不能擁有了,還能執著什麼呢?是誰要來執著呢?相反的,當你不執著時,內在就有空間去嘗到真實的法味。所以,明白道理很重要,道理明白了你就有勇氣去放下假相,然後真實的就能顯發。
牌義:勇氣
- 單獨
圖像:一位拿著拐杖的智者,以他自己的洞見,走他自己的路。他前面的光,是他經由生命的歷練而得到的智慧,以光來代表智慧,這位長者以他自己的光,來照亮他要走的路。
內文:單獨的能力很重要,如果你無法單獨,你就無法深入你的內在,如果你無法深入你的內在,你就無法知道你是誰。你出生的時候是單獨的,你死亡時也是單獨的,在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時刻,你都是單獨的。親情、友情、愛情也都因,緣起而生,緣盡而滅,即使親友、兒孫滿堂,最終有曲終人散的時候。
單獨與孤單不同,單獨是正向的,孤單是負向的。單獨是你有獨處的能力,不需依賴別人;孤單是你希望有人陪伴,但別人卻不在。往內在探尋自己,永遠都只能由你自己來做,你無法依賴別人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這件事,只能靠自己。 你能夠單獨,你才能跟自己有連結。
西方哲人尼采提出成長的三階段論,以從眾的駱駝、單獨的獅子、臣服的小孩為代表。駱駝處在 群眾裡,對駱駝而言,處在群眾裡是安全的,因為大家都這樣做,遵循著大眾的價值觀生活,直到這些價值觀不再能滿足這隻駱駝,駱駝就從群眾中退出來而成為一隻單獨的獅子,獅子開始尋找真理及尋找他是誰。這隻獅子會感到單獨還是孤單,取決於這隻獅子的成熟度。
敍述:西方哲人尼采的三階段,以駱駝、獅子、小孩為代表。駱駝是比喻一個跟隨者,對駱駝而言,跟隨別人的腳步走是安全的,即使是錯的,也是別人要負責任;獅子代表自我意識者,以自己對真理的了解走自己的路。即使單獨在叢林裡行走也不畏懼;小孩代表拋棄自我意識而融入存在的自在者。單獨這張牌就像獅子一樣,以他自己的洞見走自己的路。單獨的獅子在求道過程中,不可離開經典及善知識以免落入剛愎自用之窠臼。
牌義:獨立、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反省、依靠自己、不依靠別人。
- 改變 念頭是物質的基礎,轉念就能轉境
圖像:外圍是銀河星系,是娑婆世界,是我們的地球。在地球上,有不同的人,以12星象為代表,而每一種人都有不同的命運(以易經八卦為代表),不同的命運造就不同的康(健康)、壽(長壽)、寧(心情愉悅)、富(富有)四種不同的果報(以四方為代表),而果報來自陰陽太極的因果定律, 了解因果定律,你就拿到改變命運的鑰匙。人間所追求的事物,不外乎長壽、健康、財富、智慧、美麗、有權有勢,你想得到它們,就不得不了解因果法則(七事不齊表)。白色太極代表果,代表已經發生的事物,黑色太極代表因,代表尚未發生的事物,由因可以預知果,由果可以了解因。
敍述:至今科學家對於宇宙萬有的真相仍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宇宙從哪裡來?萬物從哪裡來?但是早在三千年前的印度,釋迦牟尼佛在禪定中解開了宇宙萬有的真相。佛說一切法由心想生。佛家用「法」這個字代表一切人事物的總稱。宇宙萬物是由念頭變現出來的。這個事實被近代量子力學家證實了。科學家從基本粒子、原子中發現了電子,再從電子中發現中子,再從中子中發現微中子……最後發現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物質存在,物質是念頭產生的。世間沒有真正的物質存在,物質是念頭累積所產生的幻相。而且物質是隨著念頭轉,念頭好,環境就好,念頭惡,環境就惡,環境跟我們最貼近的就是身體,如果你的身體有貪瞋癡慢疑這五毒,身體就不好,就多病;念頭轉為良善,身體就恢復健康了。由此可知,要拯救地球的災變,我們就有辦法了,怎麼做?由念頭下手。同理,如果要恢復社會的安定和諧,由教育下手,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要教什麼呢?普世教育有三類,因果教育、道德教育、倫理教育,尤其是因果教育,人人如果明白了因果報應的利與害,那麼,社會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改變就從自己開始。
牌義:改變要從『因』下手
- 突破
圖像:一個男孩舉起雙手, 以他的力量打破阻礙他的障礙物。
胸前的光代表智慧,以智慧和毅力去破除障礙物;背後的線格代表思緒。
內文:命運不是神安排的,而是自己的性格創造自己的命運。所以,要改造命運,就要改造自己的性格。而性格又是我們累世的習性,如果沒有智慧與毅力,很難拔除根深蒂固的習性。有些人,貪心比較重,不肯吃虧,喜歡跟別人爭,斤斤計較,區區十塊錢就能讓他一整天心情都不好。有些人,瞋心比較重,容易生氣、記恨。上星期日,我們大樓大掃除,我清理陽台時,有水濺落到一樓,剛好有住戶被噴到,那婦女氣沖沖的往我樓上喊,你在幹什麼,你在幹什麼。我當時很無辜地看著她,她又說,你的水噴到人,你連說聲對不起也不會嗎?我就跟她說對不起,她還是怒氣的瞪著我看,我連聲又跟她說對不起,她又找來管理員往我這邊看。到了晚上,我越想越氣,她那咄咄逼人的口氣,我當時應該還以顏色,但是我的老師告訴我,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從自己沒有過失中,找過失,然後,要從別人有過失中,找沒有過失。對,我自己有過失,我應該多加注意。
但想起來還是生氣,哪有清理陽台窗戶不落一滴水滴的,當這念頭一起來時,又想起了凡四訓說,無過咎而橫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我沒過錯,但被罵,她是送福報給我。
每次一想起來就生氣,想著如何反擊她時,又會想起經典怎麼說,這一來一往反覆的拉鋸戰,這人的習性,如果沒有用智慧與毅力是很難突破的。
敍述:論語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種穀,有的生了苗而不出穗,有的雖出穗而不結實。這句話是勉勵學人,學習要有成果。
前一張牌是改變,現在來到突破。如果有改變而沒有突破,代表這個改變並沒有堅持下去,所以沒見到成果。我們的習性太深太重,要突破習性的樊籬,沒有堅持是改變不了的。以我自己為例,學佛二年半後,才決定要吃素,但常常是一暴十寒,後來,雖有一陣子精進持齋,但最後還是貪嘴或貪方便而吃一二口,這種情況持續反覆到現在。佛說,精進以持戒為第一;老法師也說,持戒沒有五年十年就看不到效果。
所以,改變需要堅持下去,累積次數與信心,然後才能達到突破。
牌義:破除習性的樊籬
- 新的洞見
圖像:三角形、四方形跟圓形,是西方蛻變的符號,三種不同姿勢的人,代表不同的成長階段,從地上爬的嬰兒期代表無知,到站立的成人期代表自我主見,到有翅膀的成熟期代表臣服真理。 也可說是尼采的成長三階段,無知的、自我主義者跟臣服真理者,這張牌在說我們是透過痛苦和困難的生活經驗來獲得智慧的過程。
內文:古人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們好像都要透過經驗,透過事件,才能明白道理。以前在我經濟很豐盛的時候,我給自己好房好車好的物質生活,但當時我卻讓自己的父母住在破舊的房子裡,而且我還有一位長輩,他因為沒有子女,孤伶伶的住在養老院裡,也死在養老院裡。所以,每次當我讀到孝經裡的,為人子應『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時,我的內心都有遺憾,我覺得有愧於父母。我當時應該買四房,跟我父母一起住,而且可以把家族中那一位長者也接來家中孝養,因為這位長者曾在我們小時候貧困時,資助過我們。現在我的父母都已經不在了,所以,我會去回想,有哪些事情我做錯了,有哪些我可以做得更好。我發現,我父母健在時,跟父母往生後,對如何孝順父母,我的想法不同了;我相信結過婚的人,在婚前跟婚後,對婚姻的想法也會不同;人健康時,跟生病後,對人生的看法也會不同,對什麼是生命中重要事物的排序也會不同。 新的洞見就是在講這些經歷過事件之後,你會比較有智慧的看法。
我跟我妹妹常聊到,對於我們有愧於父母的這些遺憾,如何把這些遺憾轉變成動力,是這個動力讓我去行善,去照顧老人,然後,把這些功德迴向給我們的父母,這是父母往生後,我能夠繼續孝順父母的方式,就是做功德迴向給父母。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於人生中,不可挽回的遺憾事,不要一直沉溺在悔恨的情緒中,你要把這些悔恨轉變成行善的動力,做出榜樣來給別人看。所以,在人生當中,你所犯的過錯,都可以當作你人生的資源,提升你自己。這是新的洞見在受苦中覺醒,在受苦中成長,在受苦中長智慧。
敍述:智慧是我們辛苦透過生活經驗而獲得的。所以,有時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烈的。因為有苦,想離苦得樂,才興起學習的欲望。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適惠是屬於困而學之者。
學習一定要學聖人的經典,你才不會走冤枉路。弟子規曰: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聖人的經典,承載著真理,是你能依靠的洞見。
圖片上的人物,從爬行到站立,到飛翔,象徵著學習的階段。爬行代表紮根,就像蓋大樓一樣,沒有打地基,大樓就不會穩固。同理,學習沒有紮根,就難有成果。佛在經上說,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也。小乘經典大都屬因果、人倫教育。所以,學習要先紮三個根,「弟子規」是人倫教育,「太上感應篇」是因果教育,「十善業道經」是大小乘的基礎教育。這三種書,不是拿來背或念的,是要把它們的教義落實在生活上。然後,從落實中,你將有新的洞見,(以站立者為代表),在落實中,你能嘗到法味(以飛翔者為代表)。
牌義:更高的觀點,從生活經驗中學習而來的智慧、從痛苦中學習、因難的
- 蛻變
圖像:一個人坐在一朵大花上,一隻手碰觸著一張覺知的臉,代表在蛻變的過程中,要有覺知的使用上面不同的元素。劍代表智慧,能去除煩惱、無知。花代表務實,務實者能把賤金屬變成貴金屬。學問若不能落實,就無法轉變成智慧。陰陽太極圖,代表因果,凡事皆有因有果。了解並遵循就能達到目的。蛇會脫去舊有的皮,代表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向上的手,代表接受,接受因果的法則,遵循真理,這是改變的第一步。鎖鍊代表捆綁,是我們自己的無知、執著綑綁自己,唯有放下執著,你才能獲得自由。坐在大花上的人物是黑色的,代表內在,改變需從自己的內在開始。要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背景的火代表燒毀那些阻礙我們成長的障礙物,那是智慧之火,從下面那張覺知的臉而來。有覺知的使用上方這些元素,蛻變就發生了, 以頭上那隻火鳳凰代表蛻變。
內文:就我們現在的樣子,想要蛻變就要有方法,而且要有正確的順序。所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以儒家修學以博學為先,篤行為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
這是正確的順序。什麼是正確的認知?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米煮熟了就變成飯。因為米是飯的因,而飯是米的果。如果認知不正確,你拿砂來煮,你煮的再久,砂永遠不可能煮成飯,因為砂跟飯沒有因果關係。
所以認知不正確,你就白費功夫功了, 所以,正確的認知很重要。
那為什麼接受也是蛻變的方法之一呢?我妹妹有一位朋友,結婚生了一個女兒,她先生婚後不負責任,賺錢不養家的,我妹妹這位朋友就去幫忙打掃大樓,做清潔工來養家活口,她這個女兒還讀文藻,見她的同學買名牌包包、穿名牌衣服,就怨恨她的媽媽,為什麼她生在這麼貧窮的家庭,然後,這股怨氣後來轉回到她自己身上,她就常拔她自己的頭髮。其實,生在貧窮的家庭,有生在貧窮家庭的因。接受不是認命,不是消極的認命,是接受導致貧窮的道理,並積極的創造富貴的因。也就是要先接受因果的事實,並以因果的道理去創造未來。
敍述:靜心的精髓在發展觀照,在發展正確的「看」。當你能夠正確的看,問題將會被融解,問題不是被解決,而是被融解。
奧修師父教我們蛻變的三個要點:一、不要抗拒你不喜歡的;二、知道那個相反的事物並不是相反的事物,而是互補的東西,它們無可避免地必須結合在一起,所以保持沒有選擇,例如,有生一定有死,有愛一定有恨,它們一定相對存在;三、成為觀照者。成為觀照者,你就能吸收兩者而超越,如果認同,就無法吸收兩者。例如,有愛一定有恨,當你不選擇,這兩股能量就蛻變成慈悲。
佛教我們放下三種煩惱,執著、分別與妄念。執著幻化出三界六道;分別幻化出四聖法界;妄念幻化出十法界。把這三種煩惱放下,你就清醒了。所以蛻變之路不在外在,就在你的念頭。凡夫把菩提轉成煩惱,聖人把煩惱轉成菩提。煩惱與菩提是一不是二,問題就在你能不能轉念。
牌義:改變、成長。
- 整合
圖像:我們生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黑與白的對立、是與非的對立、好與壞的對立、愛與恨的對立,整合這張牌是融合這兩者,當我們不再是對立,我們就變得完整。這張牌是相反兩極的整合,牌中的人,是兩張不同顏色的臉整合在一起。火(紅)代表男人,水(藍)代表女人,男人女人整合在一起。老鷹是陽性能量的象徵,天鵝是陰性能量的象徵,代表力量與柔弱的整合。這個人的肩上有太陽、有月亮,代表白天與夜晚的整合,手中拿著太極,代表因果的整合,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下一個因,因果的循環,我們現在的遭遇是前世的因,種下了今世的果,所以,面對今世種種的不順遂,要接受,然後去了解箇中的道理,明白道理後,我們要好好的種今世的因,才能結來世的果,這是因果循環不斷。頭上的花代表智慧,要平衡相反兩極是要靠智慧。下面的蛇代表蛻變,頭咬著尾巴代表完整,當一個人整合了相反兩極,他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內文:你的內在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有四個特質:『常、樂、我、淨』。常指永恆,樂指快樂,它跟世間的樂不一樣,它不須依靠外在事件,快樂就是這中心的特質。
但因我們一直在外在,所以,碰觸不到內在的中心。現在你有機會來學習,透過對外在事件的不執著,來經驗到內在。如何學習?如何經驗呢?先從體諒別人開始,別人生氣,我體諒他的生氣,了解他為什麼會生氣,體諒他因他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而生氣,所以當他是火,我就要變成水,去平衡他的生氣。他自私,我去體諒他的自私,他或許是因無知或匱乏,所以才導致他自私,透過了解他,接受他,以後你才有機會幫助他明白道理。他是黑色的太極,你就要成為白色的太極來平衡他。在平衡中,你會越來越接近你的中心,你會越來越整合,平衡和整合需要靠智慧,它是相反兩極的整合,當你放下恨,你就跟愛整合了;當你放下惡念,你就跟善念整合;當你放下對立,你就跟和諧整合了。總結來說,當你放下負向的,你就和正向的整合了。
我們在一生當中,都在做整合。年輕的時候,對財富慳貪,中年以後,才漸漸覺得錢要給有需要的人用,錢才有它真正的價值。於是,開始從對金錢的慳貪整合為布施。年輕的時候,跟父母對立,中年以後,才漸漸了解父母的難題,於是開始從對立整合為接納。整合是一個人內在改變的歷程,整合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何為完整,沒有分裂,你的內在是結晶的,跟整體合而為一。
敍述: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性本善這個善字,不只指善良,而是圓滿具足之義,也就是佛在經上講的,「眾生本來是佛」,後來是因為我們在六道中輪轉沾染了不善習氣而把本性蓋住了。只要把不善習氣放下,本性本善就能顯現,本善是本有的,只是被污染而不起作用。如何放下不善習性呢?老法師給我們開出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貪瞋癡慢。七情指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指財色名食睡。或許有人會質疑,沒有七情五欲,就不是人了。這是錯誤的觀念,對七情五欲愈執著的人愈苦,靈性也愈墮落;反之,則苦愈少,靈性也愈提升。
放下不善習性,跟本性就愈整合,智慧、德能相好就愈能顯發,整合從身、口、意下手。
牌義:平衡、相反兩極的整合、改變。
- 制約
圖像:一隻有力量的獅子,他從小就被羊群養大,並自認為自己也是一隻柔弱的綿羊,他的身上不但披有羊的形象,腳也被捆綁,就內在和外在而言,他的力量都被限制住了。
內文:你曾經有思考過你是誰嗎?除了姓名、學歷、銀行存款、工作、家庭,除了這些外在形容詞之外,你知道你自己嗎?你認識你自己嗎?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經營我們的外在,我們的容貌、學歷、銀行存款、工作、家庭,但這些都是我們的外在,我們忙碌一輩子,當死亡來臨時,這些外在的東西都跟我們無關,那你究竟是誰呢?你可曾探究自己的內在。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對生命很失望,因為不管你擁有什麼,死亡來臨時,都將化為烏有,然後又一個生命的開始,然後你又將失去你所擁有的一切,生命就這樣無止盡的重複這種沒有意義的遊戲,我對生命真是失望透頂。
後來我開始看奧修的書,在看書的過程中,我就經驗到很多奧秘的經驗,雖然我經驗到很多奧秘的經驗,但我沒有想要發展神通,但說實在的,我還蠻喜歡這些經驗的。我為什麼會跟大家分享這些,看到這一隻獅子,他身上披著羊皮,腳也被綑綁起來,因為他不曾知道自己是一隻有力量的獅子,就如同我以前也不知道我能經驗到這些奧秘的經驗,我們就像這隻獅子,我們內在有很多能力被限制住而無法發展。後來,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靜心上,差不多有14年的時間,但後來我發現我的修行並沒有進步,而是在原地打轉,直到我遇見淨空法師,我才知道我的問題出在沒有根基、沒有基礎,我如果要把內在的力量帶出來,我就要紮三個根基,就是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和十善業道經,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如果我沒有這些基礎,那麼這些奧秘的經驗只能是曇花一現,不能發展為自利和利他的工具。
敍述:佛在華嚴經上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無法證得。智慧,德能、相好是本有的,但染汚之後,智慧變成煩惱,德能變成造業,相好變為六道身。我們的佛性被習性掩蓋而透不出來。習性就是制約,一條好似無形的鎖鏈,不易被察覺。如果沒有依靠聖賢的教誨,我們很難認出它們,更別說要走出制約模式。所以,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學習的目標是學會「放下」,放下什麼呢?放下制約,放下執著、分別、妄念。有執著,你就離不開六道輪迴,有分別,離不開四聖法界,有妄念,離不開十法界,執著又稱為見思煩惱,煩惱無量無邊,佛為了教化方便,粗分為五類,見煩惱有五類;思煩惱也有五類。見煩惱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以小乘果位來說,分四果四向。
身見破除了,就證得小乘初果位,你就恢復天眼通、天耳通的能力;證得小乘二果位,你就恢復了他心通與宿命通的能力;證得小乘三果位,你就恢復神足通的能力;證得小乘四果位,你就恢復漏盡通的能力。所以,六神通是你本有的能力,你的制約放下的愈多,你的能力就恢復的愈多。
牌義:限制、阻礙。
- 雷電
圖像:牌的背景,有一位以靜心姿勢坐著的人,代表清醒、覺知的意思。在背景人物的中間,有一座隱形的塔,這座塔正在被燒毀,上方的雷電也在襲擊、攻擊著這座塔,這座岌岌可危的塔(這座塔代表我們的觀念和習慣),不再能保護人,所以有兩個人從塔逃脫,因為這座塔,不再是這些人的庇蔭所。背景的人物,正在經歷這個過程,他清楚地知道舊有的想法、作為,是應該放掉的時候了。
內文:我年輕的時候,跟一般女孩一樣,總覺得衣櫥裡總是少一件衣服,所以,會買衣買鞋,添購這個、添購那個,但到了中年以後,就開始丟,我覺得不需要那麼多衣服,不需要那麼多鞋,凡是不用的東西就想要丟,外在的事物是如此,內在的想法也是如此。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隨著生命的歷練、經驗,我們也會開始丟棄我們以往很堅持的價值觀跟信念,以前會認為某些價值觀很重要,甚至我們是為那些價值觀而活著。
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前美國總統夫人希拉蕊的訪問,她說她之所以會嫁給柯林頓,是因為她看中柯林頓在政治上的野心。傳統婦女都以夫為貴,我也曾是這個觀念下的女性。當我28歲那年,我遇到一位條件很好的對象,學識、人品都很好,更重要的是他的企圖心跟野心,是可以帶給我經濟跟社會地位的人。但是,我心裡很明白,我愛的是他的條件,不是他的人。如果有一天他的條件不再吸引我了,我該怎麼辦?所以我就逃走了,雖然我逃走了,但我沒有完全放下那可能帶給我幸福的機會,這個過程經歷了9年,直到我開始追求靈性的成長,這個價值觀、這個慾望、這個男人才從我的生命中消退。所以,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要提升自己靈性的高度,要看你能夠放下多少的執著,所以這張牌的牌義是放掉舊有的觀念。
敍述:每個人都遵循著一套安全的生存模式在過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有一天,你想到生死輪回的問題時,這套安全系統就會受到打擾。如果死亡是確定的,那麼生命的目標是什麼?房子、車子以及銀行存款如果不能滿足這個目標,那麼這套價值系統就不再是你安全的避難所。或許這個覺知,會形成內在的地震,震垮你的安全系統,但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身體會死,但靈性不會死;身體是假的,但靈性是真的。這一生,生命的目標是利用身體來提升靈性的高度。而欲望愈重,靈性就愈墮落;反之,靈性就愈提升。為自己是在害自己,為別人才是在利益自己。生命的意義在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牌義:清理舊有的模式,從受苦中覺醒、放掉舊有的觀念、混亂。
- 寧靜
圖像:在天空中,有一張覺知的臉,她向內看,月亮正好落在她的第三眼﹒代表寧靜是有作用的,它的作用就是智慧。寧靜並非死寂的,寧靜的作用是它能照見,就像下方的湖面一樣,當湖面是寧靜的,不起漣漪,湖面就能夠像鏡子一樣,能夠把周圍的景物清楚的反映出來。上方的臉照在湖面上,能清楚地看見自己和別人,所以這張牌義是清楚的看見。
內文:這張牌所講的寧靜,不是那種沒有聲音的寧靜,它是在講你的核心,你的中心有四個特徵,常樂我淨,這張牌在談「淨」,而且它是有作用的,它不是死的。
當湖面是寧靜的時候,湖面就像一面鏡子,能反映出走向它的人及反映出周圍的景色,你們在公園就能看到這樣的景象。所以,當你的心像寧靜的湖面一樣,你就有清晰照見的能力,我舉幾個例子,你們是否聽說過,諸葛亮他不出茅廬,卻能知天下事,他不出門但能知天下事,還有當你的心是清淨如水,你就能突破維次空間,接觸到很多訊息,像賽斯的靈媒珍羅伯茲 ,她能接收存在於宇宙中,千古年前古人所留下的智慧格言;還有你解讀塔羅牌,你的心越清淨,你就能解讀出更深的涵意,雖然你現在是在學習技巧,除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清淨心。相反的,什麼事情會讓你變得不寧靜呢?什麼事情會讓你的心中的湖面產生了漣漪,無法像鏡子一樣的清明呢?是風,風一吹過湖面,讓湖面產生漣漪,讓照在湖面上的形像扭曲。而干擾你內在湖面寧靜的是你的執著,有執著就有喜歡和討厭的,面對喜歡的,貪心就起來了;面對討厭的,瞋恚心就起來了。一個貪一個瞋,就使你內在湖面起了漣漪,失去照見的能力了。所以,放下執著,你就恢復了照見的能力。
敍述:自性或稱為涅槃、三摩地等,這些境界並非死寂的,它含有常、樂、我、淨的特質。常指永恒不變,樂指喜樂,我指主宰,淨就是這張牌所指的寧靜。它不是你平常經驗到的寧靜,它是自性裡那最終的。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師證果時所說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在前一張牌裡說到,身體是假的,靈性才是真的;身體有死亡,靈性沒有死亡。如何知道呢?這需透過你的經驗,你才能了解。或許有一天一個神聖的片刻會來到你身上,你將品嘗到什麼是成佛的滋味,之後,你就能了解為什麼自古以來,很多英雄豪傑都走在這條成佛的道路上。這個神聖片刻奧修師父稱它為三托歷,它是短暫的品嘗到成佛的滋味,但它不是三摩地。
牌義:清楚的看見、清楚的、寧靜。
- 前世
圖像:上方的天空有星星及月亮,從夜空中伸出一雙手,形狀像女人的子宮,子宮的下方有兩條蜥蜴,守護著神秘的通道,這個通道是指在因果法則下,業力的牽引,關於你死後要往哪裡去,你今生又是從何而來,下方的人是由上方子宮所誕生的人,上方是前世的業力,下方是今世的果報,前世的業力決定了今世的果報,所以,如果你了解因果法則,你就揭開了那個神秘通道的法則。這張牌在講前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內文:你們相信有輪迴嗎?你們相信輪迴跟因果有密切的關係嗎?你們相信我們的親人是跟著我們多生轉世的人嗎?你的妹妹有可能是你前世的女兒;你的哥哥有可能是你前世的丈夫,西方透過深度催眠證實了人有輪迴,但在輪迴中,為什麼人各有不同的命運,西方人卻不甚清楚。我們在上一張牌寧靜中提到,當你的心夠清淨,你就能突破維次空間,也就是說在定中,你也能看到你的前世。
你在前世所做的好事,不會白費功夫,前世做好事,今世就會有福報。我們都知道要把錢存在銀行,以備不時之需,但你不知道要存在哪裡,可讓你生生世世有錢用。那就是布施,你所布施的錢是最安全的存款,不但你今生受益,來生同樣受益,因為你前世財布施,今世才有財富,那你可能會說,但我沒錢,如何做財布施呢?你可以捐一塊、捐十塊,沒錢可以做義工,用體力、時間來布施。人想得就一定要先捨,所謂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你想得到什麼你就先捨什麼,如果你想得智慧,你就要多宣傳正法,多宣傳古聖先賢的思想,你的智慧就會開了。我們來看上次發給大家那張單張的講義。
敍述:佛經裡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受自己造作的因果業力的牽引下,在六道中輪轉生死。或許你會好奇,你前世的身世,但這不是要點,要點是,你如何清醒過來而不再受輪迴之苦。或許有人會質疑是否有前世。在佛經裡有提到,我們八識中的阿賴耶識裡儲存了你前世的所有記憶,只要你恢復神通就有能力讀取這些訊息。在佛經的記載中,證阿羅漢果位的人,他的宿命通可知前五百世之事。
佛法是科學,佛法有圓滿的理論、有步驟、方法,還有你可以證得的境界,佛法講求實證。所以,奧修師父說,我不打算說服你輪迴之有無,但我可以告訴你方法,透過方法,你將透過你自己的經驗來告訴你自己答案。
牌義:因果的輪迴、來自前世業力的影響、前世、過去的模式
。
- 天真
圖像:一位有智慧的老人,跟手中的螳螂在遊戲,他與周遭的事物是友善的、和諧的。上方的花代表智慧,這位老人很和諧地融入生活的事物中。
內文:成人與孩童有不同的頭腦品質,成人總是想得太多、顧忌太多,而變得嚴肅與沈重。你有看過小孩的眼睛嗎?他們的眼睛總是充滿著好奇、有趣、遊戲的心情。而我們是不是把得失看得太重,以至於失去了孩童般的品質,我們怕被佔便宜,所以要精於算計,所以要變得老練,這樣才不會吃虧,但真正重要的東西都不在外在,可以被奪取的,都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你的財富可以被奪取,但是你的福報誰也搶不走,而財富在福報裡。所以即使你損失了財富,老天爺還是會給你,因為福報是誰也搶不走的。所以,聰明人不會累積財富,聰明人會累積福報。如果你了解這些道理,就不必掛心、擔憂你會吃了什麼虧。讀書最重要的是明白道理,當你明白道理後,遇到這些不順心的事,也能理得心安。
靈性的成長有如攀登高山,你要爬得越高,你的裝備就要越輕。再度的成為孩子,不是要你成為傻子;再度的成為孩子,是透過明白道理後,你能夠放下多少的煩惱,多少的執著,你能夠有多少的信任走在真理上,還有你能夠允許多少的歡樂進入到你的生命。奧修師父說人要有兩次的出生,第一次的出生是父母給你的肉身,第二次的出生是你給自己的成長,放下老成的自己,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再度的擁有孩子般的品質,你們覺得孩子般的品質有哪些?遊戲的、好奇的……。
敍述:我門徒的名字叫Agyana,意思是天真,但當我寫到這張牌時,腦袋卻是空白的。我參閱「生命的遊戲」及「奧修禪卡」這兩本書中對天真的解釋,我發現天真這張牌的意思超出文字,它屬於經驗。所以,奧修師父才一直強調要放掉知識,知識必需成為你的經驗,你才能獲得真實利益。於是,我必須要回顧這將近二十年來學習的經驗中,有哪些是屬於天真?記得有一次參加「Born again」再次出生的團體,我經驗到自己好美!這種美感無關乎外在的美醜,而是內在對自己全然接受。它是一種存在性的經驗。天真是一種信任與敝開來的冒險,因為誰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所以,你習慣封閉自己,至少封閉自己是安全的,但你也同時錯失了某些經驗。
牌義:遊戲般的、不嚴肅的、再次擁有孩童般的品質、天真的
。
- 超越幻象
圖像:在這張卡片的外圍是宇宙,中間有一張覺知的臉,覆蓋在覺知的臉上是一隻蝴蝶,蝴蝶是毛毛蟲變化而來的,而且蝴蝶的壽命也是短暫的,這裡的蝴蝶代表短暫多變的,上方第三眼的地方,有打開的花,代表智慧,知道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短暫且多變的,我們要帶著覺知,你才能超越幻象,不被幻象所欺騙。
內文:人的一生跟蝴蝶一樣的短暫,也跟蝴蝶一樣的多變,想想30年前的你,你在哪裡,現在回想時,是不是恍如昨天一樣,光陰似箭,一下子就過去了,然後就老了,然後病了、死了。人的一生跟蝴蝶一樣的短暫,在生理上,我們不可避免的會經歷生老病死;在心理上,我們會經歷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人會有慾望、有私心,在沒有理智的情況下,做了傷害別人的事,但有一天,當他明理,他會回頭,他會由一個惡人轉為善人。
我曾經看過一個活活把他母親氣死的吸毒者,後來轉變成一個輔導別人戒毒的人;還有一位獵人,專門獵灰熊的人,後來轉變成保護灰熊自然生態的人;我們知道孫越以前是老菸槍,後來轉變成勸人戒菸的人;在台中有一位殺人犯,出獄後,他開了一家二手書局,以書勸人為善,他說他這輩子做過對的一件事,就是開書局。
每個人都會改變,我們自己何嘗不也是多變的呢?我父母在世時,跟父母往生後,我對孝敬父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我相信很多人結婚前跟結婚後也會有不同的想法,還有一個健康的人,當他失去健康後,他對人生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對這短暫又多變的人生,我們要去記住別人的好,不要去記住別人的壞,如果別人對我們一分的好,對我們九分的壞,我們就要去記住別人對我們一分的好,對這短暫又多變的人生,什麼事都不要太計較。我們看牌上,蝴蝶下面是一張覺知的臉,你在面對短暫又多變的人生,覺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張牌在告訴我們,面對短暫多變的人生,不要忘記你此生的目的,是在提升自己靈性的高度,要提升自己,就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自己要多忍讓,對別人要多寬容,多為別人著想,多明白道理,對別人不要失去慈悲與耐心。
敍述:近三十年來,量子力學家從原子中發現電子,再從電子中發現中子,再從中子中發現微中子……最後他們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質是意念波動的現象,物質是意念累積所產生出來的幻相。但念頭怎麼來的,科學家至今尚未發現。但佛經裡有答案,佛說,一切法由心想生,宇宙萬物以及自己,是你的一念無明變現出來的,怎麼變現的呢?佛又說,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三細」已經被近代科學家發現,「三細」指意念(波動)、訊息、物質。但意念(波動)怎麼來的,科學家至今還未知。波動由一念無明來的。在(菩薩處胎經)裡,世尊與彌勒菩薩有一段對話,佛問彌勒菩薩,凡夫心裡起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裡有幾個細念?細念中有幾識?有幾相?念指自然現象,科學家稱為意念(波動),識,指精神現象,科學家稱為訊息,相,指物質現象,科學家稱為物質。彌勒菩薩回答,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指物質現象;識指精神現象。每一個念頭裡都有精神現象及物質現象。
在舊式的電影放映機,它是每一秒鐘跑24張幻燈片,投射在螢幕上,它就能騙過你的眼睛,更別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而世界就是這些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高速糾纏在一起所產生的現象。如果沒有佛為我們說明,我們怎麼有能力知道。了解這些道理對我們的幫助是放下自私自利的念頭,在這虛幻的世界裡,還做那些損人利己的事就太不智了。生命的意義在利益別人,幫助別人覺悟,而幫助別人覺悟最好的方式,是讓他能聽聞到正法。
牌義:短暫多變的。
- 完成
圖像:一幅拼圖,拼湊成一張覺知的臉,最後一張拼圖將被放在第三眼的地方,代表有智慧的完成。這張臉中的每一張拼圖都是一個辛苦的學習,直到它完整為止。或許是這一世,也許要好多好多世才能拼湊完整。
內文:主牌是靈魂發展的旅程,從傻瓜到完成,從無知到醒悟。每一張拼圖都代表 一個課題的學習,直到我們完全明白了宇宙人生的道理,這是一個學習的完成或結束。我們把23張主牌串連成一個故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這一生是從錯誤中學習(傻瓜),我們都從整體中來,最後也會回歸整體,我們跟整體從來沒有分離過(存在),是我們自己的執著,錯誤的見解讓我們與整體分離,但是當我們修正自己的行為,回歸整體時,與生俱有的智慧、神通力就恢復了(內在的聲音)。我們以自己的想法、見解來溝通與作為(創造力),從創造中,我們展現自己的力量跟獨特性來解決難題,在所有的難題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生與死的問題,我生從何來?我死從何去?如何超越生與死,如何可以不生也不死(空)。於是,我們透過關係來學習,我們與人的關係不出五種,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人與人之間不出這五種關係(愛人)。
在關係中,就有自我與他人的衝突,或許是名與利的衝突,或許是習慣上、思想上、性格上的不同所導致的衝突,我如何有智慧、有覺知的來化解我與他人的衝突,這需要(覺知)。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生命的意義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並可以利益別人,在自利與利他的取捨中,這是需要勇氣的(勇氣)(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當你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時,開始探索你與眾生的關係時,你就會往內走,並且更有單獨的能力,因為你走在自己覺醒的道路上(單獨)。 你了解每個事情的背後,都有因果法則,以前所受的痛苦跟困難,都是自作自受,為了改變命運,就不得不改變自己了(改變)。但人的習性,非一兩日形成的,改變的持續力一定要堅持五年十年,才能突破根深蒂固的習性(突破)。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有困難也有喜悅,困難的是當我們無法突破習性時,所帶來的挫折感;喜悅的是當我們突破習性時,所帶來的成長,這個成長會帶來新的觀點(新的洞見)。知識與智慧的差別是,知識沒有辦法解決人生所有問題,但智慧可以。但智慧怎麼來,智慧是把聖賢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上的見證,當你真正落實聖賢的教誨,蛻變就發生了(蛻變)。
生命的意義就是透過生活來修改自己錯誤的想法跟行為,當我們開始修改錯誤的行為,斷惡修善,我們就開始跟整體整合了,我們就跟整體更靠近了(整合)。我們就走在回到內在的家的路上。( 正確思想與行為的準則,可參考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
當你放下錯誤的想法和錯誤的行為,你就跟整體越來越整合了,它是一個內在的過程,當你越深入地走入內在,你會看到你自己的力量是如何受限於錯誤的想法和行為而無法施展(制約)。於是,你慢慢的開始放掉那些你所執著的想法,你開始清理那些舊有且有害的模式(雷電)。透過這個清理與進化的過程,你變得更容易觀照你自己,也變得更清晰(寧靜),這個清晰不但有助於你超越前世業力的影響,並且能以因果法則來創造未來(前世)。了解因果法則,你就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也了解如何生活及創造未來,了解賺錢不是靠競爭而是靠福報,因為這樣的瞭解,心情變得輕鬆、有趣、不嚴肅(天真)。面對短暫多變的人生而不迷失在幻象中(超越幻象)。主牌22張的學習來到了完成,它是一趟提升智慧的學習(完成)。
孔子說『不踐迹,亦不入於室』,對於師父的教誨,唯有依教奉行,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師父)。
敍述:圖象中,第三眼象徵著了解與正確知見。這張牌被設計在主牌的最後一張,且定義為完成,意謂著當我們對真相有真實的了解後,會把它落實在生活上。知識與智慧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把聖賢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上而獲得真實的利益。
中國的傳統文化,聖賢的教誨不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範疇,連中國最大一部百科全書,四庫全書都不能超出其外。
人與人的關係不出五倫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做人的基本原則也不出五常、四維、八德。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常指不變,做人不可變的原則;四維指禮、義、廉、恥;八德指孝、悌、忠、信、仁、愛、和、平。
孔子的傳法弟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說:「參也魯」,參是曾子的名,魯是遲頓。但曾子以吾日三省吾身,終至聖人的地位。弟子規曰:聖與賢,可馴致。聖人與賢人都是學習來的,只要我們落實善法,精進不懈。又論語曰:子路有聞,未至能行,唯恐有聞。子路落實善法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牌義:完成、一個循環的結束、了解與學習。